close

動漫與說故事中的趣味與感動(帶來的希望與行動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.12.30

  1. 課程緣由:閱讀101的說故事服務車程中的對話。
  2. 趣味有餘、感動不足、無動力感:引用自宮崎駿”出發點1979-1996乙書”中內容「通俗作品就算輕薄也必須要真情流露才行。入口門檻低而寬闊,任何人都可以招進門來;但是出口的門檻必定要高而淨化(向上提升?)。
  3. 選擇適合自己的動漫(故事、繪本):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孩子(別人)。同樣引用自宮崎駿”出發點1979-1996乙書”「通俗作品不應該去傳播貧乏,也不可以全盤認同、大力主張、或是放大低劣。……若入口和出口都是同樣低而寬闊的門檻並置,我認為這樣的電影是在輕視觀眾」
  4. 當自己與聽故事者的「生命中的企劃」:宮崎駿:半徑三公尺內遍地是企劃。
  5. 奧斯卡得獎作品:神隱少女。……創作動機竟是宮崎駿與同事的一段對話而來「酒店裡的女孩大都是內向害羞的,為了錢學會不拿手的人際溝通;男人也有同樣情形,酒店似乎是個學習溝通的場所!兩個極端的人物對照:千尋透過湯屋的過程讓溝通能力愈來愈好;無臉男卻不懂表達自己而發飆。
  6. 說故事與表達看動畫心得的異同:試從6W分析~~WHAT(目的)WHEN(多久)WHICH(喜歡內容)WHY(為何)WHO(喜歡原因中是誰?自己?劇中人物?)HOW(如何表達能正增強品德與行為!)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故事媽媽在職研習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nakejan 的頭像
    snakejan

    人生像馬拉松!那是多少場啊????

    snakej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